今年以来,海东市平安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重点群体需求,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精准服务优供给、创新机制增效能,有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聚焦“一新”强引领,暖心服务促融入。紧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党建为纽带,提升服务凝聚力和归属感。筑牢组织根基,调整优化两新党建指导员和工委委员配置,明确34家成员单位职责,构建“1名工委委员+1名党建指导员+1个固定列席单位+1个属地乡镇(街道)”联动工作体系。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完成1440余家非公企业、130余家社会组织和7家行业协会商会拉网式核查,对规上企业重点攻坚并派驻党建指导员。深化关怀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发挥委员单位职能,建立诉求响应机制,召开新就业群体小哥之家建设座谈会,针对性解决新群体住房补贴、友好场景搭建等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共22项,提供职业安全培训、健康义诊及法律咨询专场服务5场次。促进社区融入,探索建立积分兑换机制,进一步鼓励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参与安全隐患随手拍、社情民意传递等志愿服务,增强社区主人翁意识。 聚焦两端优供给,托举民生增福祉。 持续完善“一老一小”两个端口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满意度。养老服务提质扩面,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成功落地3个“爸妈食堂”项目,有效缓解部分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启动实施“阿里巴巴公益宝贝-银天使计划”项目,惠及区内高龄、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精准保障,强力推进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实落细。积极争取慈善资源,成功引入价值68万元的专项公益项目,为全区1068名困难儿童提供助学帮扶、健康关爱、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志愿力量协同参与,启动“社工+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推动专业服务下沉。化隆路社区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获省赛铜奖。 聚焦效能强机制,夯实基础促长效。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一老一小一新”的基层治理效能。赋能基层减负担,成立专项调研小组,赴各村(社区)调研督导,规范挂牌管理,清理违规出具证明等事项,让基层组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中。创新服务提质效,深化“海东快办·平安在线”试点,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上半年培训工作人员120余人次。建立“未诉先办”机制,网格员主动排查化解涉及老年人居家安全、儿童活动场地、新就业群体居住环境等矛盾隐患36起,提升响应速度和服务温度。闭环管理保落实,在乡镇(街道)层面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六有”建设全覆盖,健全“排查-交办-督办-反馈”的诉求解决闭环机制,确保“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关切得到100%回应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