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州动态 > 果洛州

玛沁县构建“选育管用励”闭环机制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18:00 分享:
    玛沁县坚持把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明确指标—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因人定岗—紧盯培育”的五步闭环工作体系激励一批本土大学生从“走出去”转向“返回来”,在牧区基层一线“墩苗”成长。
    精准规划定任务,夯实大学生储备基础聚焦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六类重点群体,建立详细的人才台账。按照肯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选人标准,精准筛选出249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并进行动态更新管理。通过定向培养大学生在党务村务、产业治理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6年换届前,确保60%的村书记为大学生,100%的村“两委”班子中有大学生,100%的后备人才为大学生。同时,统筹县乡临聘人员资源,安排优秀大学生担任村支书助理,待其成熟后及时补充进班子,形成阶梯式培养链条,保证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全域摸排绘蓝图,拓宽大学生选才路径对43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年龄层次和现实表现进行三维分析。根据继续任职、罢免调整、重点培养、及时培训、适时使用等要素,逐村建立村“两委”班子运行台账,并每半年更新一次。坚持“敞开大门”选人原则,结合县委“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遍访全覆盖行动,通过自荐、引荐等多种渠道挖掘优秀人才,重点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高的青年。同步推行“开门纳贤”机制,建立本地大学生联络群,发布返乡倡议书,举办座谈会,吸引大学生参与村级事务。目前,已选聘8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其中20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占35个有大学生任职村的57%;34人担任“两委”成员,覆盖22个村;33人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公益性岗位等。
    靶向施策破难题,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分类攻坚策略。对于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大学生,加强公务员考录、入编等政策宣传,提高认知度和积极性。对于有能力但意愿较低的大学生,推行“三顾茅庐请贤能”机制,由乡镇领导带队上门动员,并建立“乡情联络站”进行动态跟踪培养,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于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实施专题培训与专项实践相结合的“1 + 1”培养模式,依托成人教育、职教资源提升学历水平。对于有意愿有能力的大学生,先安排乡镇分管领导、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跟岗锻炼指导;再优先充实到缺额“两委”班子,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夯责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村级事务处理能力。
    科学定岗促成长,构建大学生实践体根据大学生专业特长,科学设置“村级助理员”“一纵一横网格员”“党建信息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等角色,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防汛抗旱等乡村重点工作。由乡镇干部、老支书进行“一对一”帮带,通过矛盾纠纷调解、项目策划等具体实践,切实提升工作能力。采取大学生表现“岗位考 + 群众评”,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进入“两委”班子;对短板明显的,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同时,积极探索村干部“四岗十七级”薪酬保障试点工作,以合理的待遇保障增强岗位吸引力,让到村任职的大学生留得住、有奔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中共青海省委社会工作部 电话: 0971—8483848

邮箱:qhshgzbbgs@163.com

青ICP备2025004960号 青公网安备63010402000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