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县大武乡:六年纠纷终化解 多方合力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8日 19:55
分享:
近日,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方联动圆满解决历时6年的久某与智某草山纠纷,推动“牧区枫桥 玛沁六项”嵌入式解纷机制在基层落地见效。 直面难题,主动出击。久某与智某草山纠纷源于2019年,双方因草场边界划分、放牧范围等问题积怨已久,矛盾多次激化。因涉及历史沿革、传统习惯等复杂因素,纠纷长期难以调和。大武乡党委、政府将此列为重点攻坚任务,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成立专项调解小组,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推进化解工作。 创新机制,精准施策。调解小组以“牧区枫桥 玛沁六项”措施为指引,采取“走访+普法+协商”的嵌入式工作法:一是多次深入草场实地勘查,结合历史资料、卫星地图精准划定争议区域;二是挨家挨户走访当事人亲属、周边牧民,收集矛盾焦点,梳理双方合理诉求;三是组织法律宣讲会,用藏汉双语讲解《草原法》《民法典》,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在20余次面对面调解、30余天连续工作中,调解人员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心结,以“算明白账”的方法平衡利益诉求。 多方联动,共促和谐。调解过程中,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包案,派出所民警全程保障现场秩序,司法所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老党员、乡贤发挥“和事佬”作用,形成“党政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润心”的多元解纷格局。最终,双方被调解人员的诚意打动,在草场划分、补偿方案等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长效治理,巩固成果。纠纷化解后,玛沁县大武乡同步建立“定期回访+动态监测”机制,组织网格员常态化巡查草场,防止矛盾反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纠纷的解决,不仅消除了群众心头的‘疙瘩’,更为我们用好‘牧区枫桥’机制积累了经验。下一步,我们将把解纷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此次成功调解,是玛沁县大武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下一步,玛沁县大武乡将持续深化“牧区枫桥 玛沁六项”措施,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暖心的服务,守护牧区和谐稳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