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兴领域党建

多措并举织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保护网” 筑牢 “万家灯火”幸福根基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1:13 分享:

编者按:

3月26日,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信访局长会议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召开。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西宁市委社会工作部、西宁市城东区大众街街道党工委、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青海滴爱网约车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美团青海西宁运营中心作了大会发言。现将交流发言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参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保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工作要求,持续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有力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以规范平台企业用工为牵引,努力推动构建新就业形态健康用工关系。狠抓合规用工。积极推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将相应参考文本纳入全省电子劳动合同信息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子劳动合同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各类企业负责人共计1000余人开展签订电子劳动合同业务培训,引导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范订立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水平持续提升。狠抓行业监管。深入开展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将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快递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的基础,推动快递企业更加积极履行用工主体责任,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和劳动者成果共享,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全省快递企业全日制用工人数6520人,签订劳动合同5868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狠抓预防调解。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在矛盾处理中的“调节剂”作用,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坚持“事实优先”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平台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用工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互促共进。全省已挂牌16家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调解室。
    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持续织密织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网。深入开展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打破以往以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的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绑定参保模式,让“快递小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全省参保快递企业超过200家,参保人员达1.6万人,实现“全覆盖”。施行“互联网+认定鉴定”服务,通过“不见面”方式申报办理工伤认定,简化工伤认定流程,取消证明材料10项,当月即可支付待遇,切实保障“快递小哥”工伤保险权益。深入推进实施养老保险高质量参保行动。持续放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外户籍限制,支持自主选择缴费方式和缴费基数,充分调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积极性。深入开展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研究。立足省情实际,积极与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平台企业对接,掌握“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企业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积极探索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失业保险制度,筹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以健全集体协商制度为抓手,着力构建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注重协商协调。开展劳动用工“查风险 强协商 保支付 促和谐”专项行动,会同省总工会等部门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与工会开展“要约行动”,以货运、网约车、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为重点,推动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定期就计件单价、抽成比例、在线时长、派单量、极端天气补贴等开展协商,从源头上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注重宣传引导。指导各地做好对人社部发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维权服务指南等指引指南的宣传工作,引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进行平等协商,合理合规制定和修订订单分配、报酬支付、工作时间和休息、考核奖惩等劳动规则,有效推动了平台企业劳动规则制定机制,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时、薪酬及维权等核心权益领域得到制度化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中共青海省委社会工作部 电话: 0971—8483848

邮箱:qhshgzbbgs@163.com

青ICP备2025004960号 青公网安备63010402000969号